集团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集团资讯 > 新闻动态

【文一教育】正确认识孩子玩与学的融合

发布日期:2016-01-20 作者:admin 阅读:564 次 字体:[ 大 ] [ 中 ] [ 小 ]

    有人说幼儿天生是玩家,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乐意玩、喜欢玩,幼儿的生活以玩为主,我们不能过早地抹杀幼儿的玩,让他们投入到学习的状态。

    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恨不得将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幼儿,完全将玩与幼儿隔离,忽视了玩的重要性。我们班虽是小班,可从家长的重视程度看,非常注重各种知识的学习,早已将唐诗宋词、数学、英语教给孩子。当从幼儿口中一句句唐诗、一个个英语单词,家长、老师当然会感到欣慰,但是否问过幼儿:“你高兴吗?你学得开心吗?”

    陈鹤琴先生指出:“玩”对孩子有四点好处:

    (1)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

    (2)可以丰富儿童的科学知识。

    (3)可以增加儿童的兴趣。

    (4)可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培养儿童做人的高尚品质,什么合作、诚实、勇敢等品质,也可以在“玩”中学到的。

一、“玩”与“学”的关系

    玩在传统观念中是贬意的,认为“玩”会耽误“学习”;“学”则是积极的。以往的观念将两者完全割裂,“玩”与“学”是相互抵触的,认为“学”是正规的,课堂形式的;“玩”则是娱乐,是自由形式的。我们班的一位家长是这样向我反映的:我的孩子最近退步了,变得不爱学习了,教他儿歌不理不采。这表明:这位家长衡量孩子的进步与否的标准是是否愿意学习。幼儿为什么不愿学习,事实是想玩,“学”过于枯燥,“玩”才是幼儿真正想做的事。我们应该认识到,玩对幼儿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是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玩中幼儿能无意间学到许多,但会出现盲目性,因此注意将“玩”与“学”有机结合,将“玩”有机注入“学”中,尤其对于小班幼儿。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是以游戏为生命。”我将各种活动(音乐活动、语言活动、数学活动、美术活动、体育活动等)都称作为游戏,也就是在各种活动中加入游戏的性质,以玩为主,以目的为辅,活动的结果是次要的,重在游戏过程。每当我对孩子说:“我们要做游戏啦!”,立刻孩子们神采飞扬。在幼儿观念中,这也是“玩”。 这种“玩”又于他们自由地“玩”不同,是为孩子创设一定的“玩”的人为环境,在此情境中适当地施加一定的影响,使孩子在安全没有感受到这种影响中学习。一板一眼的学习学到的并不多,在“玩”中“学”,在“玩”中“玩”,才更有收获。可见“玩”可以促进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

    二、关于“玩”的指导

    “玩”伴随着幼儿的每个角落,玩中有乐趣,玩中有学问,各种活动中都可运用“玩”的手段。在“玩”与“学”相结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观察无意性玩

 无意性玩包括幼儿对各种事物玩的方法、认识程度及对事物、现象的兴趣点,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例如:全景数学课程“花儿开了”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并认识了数数,孩子们在学习数字时说一朵花开了,两朵花开了,三朵花开了等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让幼儿喜欢,并将其及时利用于有意性玩中,对幼儿进行一些引导并学习数数,使其对玩与学的结合进一步提升。

    2、有意性玩的环境创设自然

    有意性玩中“玩”的方式来源于无意性玩,贴近幼儿生活,选择“玩”的方法不可强加于无意性玩中,注意选择恰当,两者融合自然。

    3、注意材料投入的循序渐进性

    幼儿了解新鲜事物、接受新玩法都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步登天,注意循序渐进。例如:全景数学课程中“串项链”先是提供一些各种形状的钻石图片和一根黑色的线让幼儿自己制作项链玩具,之后在进行带项链的游戏。就这样材料随着幼儿对事物的了解一步步加深。

    幼儿离不开玩,也需要学,“玩”与“学”相结合,才“学”得快乐,“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快把玩还给幼儿,“玩”是幼儿成长的维生素。